种上“有机米”,减产反增收

  7月11日,永州市金洞管理区凤凰乡旭日洞村稻浪起伏。村支书邓先进向该管理区党委书记王小波、联系该村的管理区计生协会负责人报喜:“今天测产,水稻亩产400公斤,比传统的千斤亩少了100公斤,但铁定增收。”

  为何减产反而增收?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
水稻种植全程监控

  旭日洞村地处阳明山脚下,群山环抱,是省定贫困村。村支书邓先进说:“村里离管理区还有40多公里盘山公路,我们的致富梦想,一度被大山阻拦。”

  2014年,金洞管理区邀请省水稻研究所专家来村里考察,专家们综合评估该村的土壤、气候等后,决定发展有机稻生产。

  可听到“种田不能用农药、化肥,田里安装摄像头,生产全程监控……”村民们纷纷摇头:太麻烦,这样有效益吗?

  第一年,该村小区域种植有机稻40多亩,亩产不足400公斤,村民们更议论纷纷。

  “直到稻谷卖出了大家不敢想的好价钱,有机稻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000亩。今年,稻谷收购价10元/公斤,每亩收入达4000元。”金洞管理区计生协会干部王振兴介绍。

  同时,金洞管理区计生协会帮助大家成立“红石山生态稻种植专业合作社”。村民加入合作社成为基地工人。该村不少大爷大娘也在基地有了“用武之地”,月收入2000多元。65岁的邓旭光负责管水,62岁的余文庆从事田间管理,55岁的龚全香、58岁的邓淑娥拔草……

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

  “眼瞅着有机稻能卖出好价钱,大家都‘开了窍’。质优才能价高。” 该村47岁的邓春艳告诉记者。邓春艳在有机稻产业基地负责田间管理,月收入2000多元。她还在工作之余,改变以前用饲料喂鸡鸭的做法,全部喂玉米等杂粮。把鸭子赶下稻田捉虫,在林间放养肉鸡。邓春艳说:“肉鸡售价达60元/公斤,还供不应求,不少人开车100多公里上门购买。”今年上半年,邓春艳个人各项收入达2万多元。

  该村村民邓先富介绍:“现在,村民种蔬菜、玉米,搞山货加工,都‘抄袭’有机稻种植的无公害模式。质量提升了,效益也上来了。”村民李成忠组织村民土法加工竹笋干,不用防腐用品,售价比之前翻了一番。该村的玉米直供出口加工企业……

  通过发展有机稻,推动村民观念转变,带动大家脱贫致富。5组贫困户雷铁元去年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,雷绪芳建起了新房……该村秘书雷清明信心百倍地说:“有了好产业,再大的山,也阻挡不了我们奔小康的步伐!”


来源:湖南日报

客户服务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展会合作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手机网站二维码